欢迎来到湖北艾灸养生!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走进艾灸 >

带你走进艾灸疗法的前世今生

文章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点击次数:132时间:2018-05-22 16:57

  艾草与取火

 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我国各地均有生长,以湖北蕲州产的艾最佳,叶厚绒多,故称蕲艾。早在春秋时期之前,艾草就是重要的民生材料。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中说: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!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!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!”

  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

  出现在中国远古诗歌中的几种植物中,葛藤用于织布,萧(xiāo)蒿以供祭祀,古人对艾草却更钟情,更加印证了艾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。

  在自然界中,绝大多数动物都惧怕火,只有人类敢于亲近火,并享受火所带来的好处,如烧煮食物,取暖照明,恐吓猛兽等。古人将“火”列为五行之一,并且在五行之中,火最特殊。木、土、金、水,皆自然存在,而火具有自然与人为的两重性。

  雷电、火山喷发所产生的自然之火,毕竟偶然、少见。而如何将自然之火长久地保存下来,对于先民来说也决非易事。因此,古人可能很早就尝试人工取火了。取火的技术,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,但在古代社会却是举足轻重的事。古人主要有木燧、金燧和石燧三种取火法。

  木燧就是通过两木相互摩擦生热,钻木取火。金燧,或称阳燧,是使用铜、锡等金属制成的凹面镜,面对日光,取太阳之火。石燧是通过用铁块敲击坚硬的燧石,生成火星,称为“石火”。

  在这些取火方法中,都必须使用一种助燃物,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,古人在所有能够燃烧的植被与作物里最终选择了艾草,并且以研细的艾绒为最佳。

  考古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阳燧

  相传在淮南王刘安底下方士所撰的《淮南万毕术》中记载了以下的方术:“削冰令圆,举以向日,以艾承其影,则火生。”影就是日光,这是把冰加工成凸透镜,聚焦太阳光,点燃艾草取火的方法。艾草又名“冰台”,其渊源可能追溯于此。由于取火不容易,所以保存火种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,方法之一是将艾草编成细绳,悬挂在合适的地方,点燃一端使其慢慢燃烧,余烟袅袅,艾火相传。

  灸与艾灸

  “灸”是烧灼的意思,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灸,灼也。”。这个字上面是“久”,是读音,也表示“长久”;下面“火”为汉字本义,就是烧灼。这个字常常与“炙”混淆,其实两个字的意思完全不同,“炙”是“肉”(月表示肉)在“火”上烤,比如烤肉。

  灸法就是通过烧灼可燃物刺激治疗疾病,其产生与火的发明及使用有关,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最古老的治病方法了。

  1927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所发现的“北京人”遗址积存有很厚的灰烬,表明几十万年以前的原始人就已经大量使用火。喜暖畏寒是动物的本能,植物也有趋光性。可以想象,古人在用火取暖散寒和烧烤食物的同时,一些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热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,或在利用火的过程中不慎被火灼伤了某处,竟使某种疾病得到减轻或消失。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是偶然的,但是,随着经验不断积累,就会有意识地用火烧灼或者烘烤,达到祛除病痛的目的,原始的灸疗方法也就出现了。但是,由于年代久远,关于灸法起源的具体时间及地点已经无法考证了。

  早期的灸法与艾没有任何关系,举凡能够燃烧之物都可以。比如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十几本古代医书,这些书都是汉代以前写的,比大家熟悉的《黄帝内经》还古老,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医书。其中有一本被专家命名为《五十二病方》(那时候的书都没有书名,专家根据书里内容加上书名),就是讲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,其中有许多应用灸法,所用材料品类繁多,如木炭、干柴、干稻草、粗麻、旧蒲席、鸟羽毛等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走进艾灸,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